巴西决定临时迁都,巴西决定临时迁都的原因是什么呢
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巴西决定临时迁都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巴西决定临时迁都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
1960 巴西为什么迁都?
巴西位于南美洲东部、大西洋西岸,是南美洲面积最大的国家。作为一个沿海国家,巴西的经济带主要沿沿海分布,国内最大的两个城市圣保罗和里约热内卢都位于沿海。不过巴西的首都巴西利亚却并不在沿海,而在相对荒僻的内陆。在上世纪60年代,巴西将首都从沿海的里约热内卢迁到了内陆的巴西利亚。很多人不禁感到奇怪,巴西为何要把首都从沿海迁到内陆?
首先,里约热内卢作为巴西第二大城市、最大的港口,虽然条件不错,但由于过度城市化,城市规模过大,产生了交通拥堵等一系列问题,这严重影响了里约热内卢的发展和居民生活质量。1950年前后,里约热内卢的面积仅占全国的0.5%,但却聚集了巴西10%的人口,这让里约热内卢不堪重负。为了缓解里约热内卢的压力,巴西决定迁都,把首都从沿海迁到内陆的巴西高原。但巴西高原那么大,谁也不知道迁到哪合适,所以人们对迁都地点进行了激烈的讨论。经过充分的考虑和论证,巴西决定把首都迁到巴西高原上的巴西利亚。
巴西利亚位于巴西中部戈亚斯州境内,马拉尼翁河和维尔德河汇合而成的三角地带上。该地气候宜人,风景秀丽,非常适宜居住,这和东南沿海的湿热气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。加上巴西利亚地势平坦,附近土地资源和水资源丰富,所以非常适合建设新都。就这样一座现代化的国际化都市拔地而起,巴西利亚成为了巴西新的首都。1960年,巴西正式迁都,把首都从里约热内卢迁到了巴西利亚。
巴西迁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。一方面,缓解了里约热内卢的压力,另一方面,促进了巴西中部和内陆地区经济的增长,有利于全国经济的平衡,解决长期以来困扰巴西南北发展不均衡的问题。此外,巴西把首都迁移到内陆,加强了对中部地区的控制,同时有利于巴西的国家安全和稳定。
巴西第一个首都,是东北海岸的萨尔瓦多,时间是1549年。萨尔瓦多体积太小,不足以撑起巴西这个面积大国。1763年,萨尔瓦多的首都地位,被综合实力更强的里约热内卢取代。
里约热内卢当首都,无疑是有资格的。但问题也随之出现,里约热内卢是巴西的政治中心、经济中心、文化中心、工业中心。里约热内卢除了数不清的人,还有数不清的工厂,各种乱七八糟的单位。里约热内卢每天显得乱糟糟的,人口和交通、环境压力非常大。
就像美国首都如放在最大城市纽约,澳大利亚首都放在最大城市悉尼,印度首都放在最大城市孟买,那必将是各种乱糟糟。所以,巴西需要一座纯首都功能的城市,让政治的归政治,经济的归经济,各得其所。美国、澳大利亚、印度都是出于此种考虑,把首都放在一个较小的城市。
巴西把首都迁到巴西利亚后,到底是好的还是坏的,现状如何?
按照巴西当年迁都的目的来说,巴西利亚是成功的,这座新城已经成为巴西第四大城市。然而单从巴西利亚这座城市本身的建设而言,当初的规划太过于理想化,如今出现了很多让规划者意想不到的后果——整个巴西利亚呈现出非常明显的破碎化与空心化,俗称“中看不中用”。
历史上,巴西曾经将都城建立在萨尔瓦多与里约热内卢,而这两座城市如今分别是巴西第三与第二大城。

20世纪,当时的巴西首都里约热内卢人口疯狂膨胀,各种城市病越来越严重。而与经济发达人口密度极高的东南沿海地带形成鲜明对比而,地域辽阔的内陆高原地区,人口稀少经济落后,丰富的自然资源无法得到有效充分的利用。
为了缓解沿海地区的巨大压力,同时开发广阔内陆地区,解决经济发展的瓶颈,促进巴西的发展。20世纪50年代,巴西决定迁都,1960年正式将都城搬移到了新建成的巴西利亚。迁都以后,巴西利亚从一个孤处高原的小城迅速崛起为全国第四大城市。

而迁都后,巴西东南沿海与广大的内陆地带连成一体,控制管理能力大大强化。而随着人口的大规模内迁,也非常有效缓解了沿海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化压力。巴西利亚也成为了20世纪之后建设的最大城市,也是世界上最年轻的世界文化遗产项目。由于广大内陆高原的开发助力,巴西的经济也得到了有效推动增长。
不过单看巴西利亚的建设,还是有很多问题的。巴西利亚的规划建设都实在太过于理想化,甚至在规划图中连人行道、停车位之类都严密规划好。而建成之后才发现当初的设立有很多中看不中用的地方,严重影响当地人生活。
如今巴西利亚的主城区居民很少,反而是其周边兴起了很多卫星城,作为巴西第四大城市也是挺尴尬的。甚至很多在巴西利亚工作的人,一到假期就会“逃离”巴西利亚,前往东南沿海休息。
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巴西决定临时迁都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巴西决定临时迁都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
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
支付宝扫一扫打赏

微信扫一扫打赏

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